Sipeed NanoKVM – 小巧的远程管理硬件
矽速科技 Sipeed 宣称的 “under 20$” IP-KVM 硬件 NanoKVM ,早在 3 月就开始在推特上预热,近日是终于开卖了。
本着对 IP-KVM 设备的热情,我在第一时间下单了 NanoKVM Full 和 Lite 两个套餐。至于价格嘛,虽然主图上说明了当前的价格是“内测钜惠75折”,Lite 版本算上运费也需要 164 元,在当前的美元汇率下,约莫是 22 美元,和宣称的 “under 20$” 还是有所差距;而开箱即用的 Full 版本则是来到了 304 元。对有需求的用户来说也许并不算高价,但确实和宣传有所区别。
硬件开箱
Full 版本采用一个简单的飞机盒包装,上层放着 NanoKVM 本体和 ATX 小板,下层是两根 USB 2.0 A-C 线和一组杜邦线。本体外壳是 3D 打印而成,一侧是连接 ATX 小板用的 type-c 接口、百兆网口,另一侧则是辅助供电的 type-c 接口、HDMI 输入接口、虚拟 USB 设备用的 type-c 接口。是的,我刚才提到了 3 次 type-c 接口,然而在外壳上却没有任何标注或者标签来提示这些 type-c 接口是做什么用的。正面有两个按起来手感超级奇怪,根本按不下去的按钮,是用来模拟电源键和重启键的。
听其他人说里面采用的是雷克沙的 SD 卡作为存储介质,不过我懒得拆,想来也是一样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的这块 Full 版本上,网卡有一些可见的白色脏污,应该是生产过程中留下的。和其他购买了的人交流才发现,这应该是普遍现象。
ATX 板则是利用了 USB 2.0 接口的三根数据线作为电源按钮、重启按钮、电源指示灯的控制信号线,外加地线组成,是一个形状是 USB 2.0 ,但里面完全不走 USB 信号的怪东西。不过整体采用了固态继电器作为隔离,倒也不必担心误插入 USB 端口导致硬件损坏。
相比之下,Lite 版本就是一个塑料盒里面躺着 NanoKVM 本体,可谓是简约美学。
软件使用
由于硬件配置等多方面都是一样的,所以我测试的时候就直接使用 Full 版本来测试。首先就是这个显示屏,理论上来说第一行应该显示 IP 地址,而我这里直接显示“ETH NOT CONNECT!”。起初我还以为是网线的问题,后面看路由器发现 IP 地址其实已经获得了,只是显示屏上无法显示而已。
在浏览器中打开对应的网页,使用默认密码登录,就能启动远程查看器了。值得称道的是,NanoKVM 的捕获、编码进程似乎是常驻的,因而只要打开网页,画面瞬间就出现在了浏览器中;关掉网页也不会使被控机那边看到的虚拟显示器消失。——但老实说,这个软件的设计只有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。这东西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小毛病,功能也不够健全。例如,如果我选择的分辨率大于我的窗口逻辑尺寸,那整个画面就会溢出可视区域,从而带来横纵滚动条,堪称灾难级体验:
再比如说没有通过网页上传 iso 的办法,只能使用 USB 连接电脑,通过将 iso 文件复制到模拟的 U 盘从而实现上传;软键盘也是做得一塌糊涂。
至于性能上,这颗羸弱的 RISC-V 只能说堪用:拷贝 iso 的速度惨不忍睹、视频延迟高达 300ms(平心而论比 AST2500 还是好一点)、1080p 只有 25fps。有一些性能问题可能是受制于硬件,另外一些则是被软件实现所拖累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整体来说,除去性能低下、操作逻辑感人、功能缺失之外,基本的绝对定位鼠标、键盘输入,倒是没有出太多岔子,勉强可以作为日常使用。
综合结论
当下,NanoKVM 硬件上虽然性能孱弱,但对 IP-KVM 场景确实足够;软件适配是弱项,不过非常未来可期。假以时日,官方、第三方的支持逐渐成熟,这款设备应当会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。
如果你的使用场景,需要一个小巧的 IP-KVM 设备,那么 NanoKVM 应当是适合你的——起码三年内不会有比这更小巧的 IP-KVM 设备了。但如果小巧并不是刚需,你不在乎线缆、电源的交错,那考虑到软件适配,当下 NanoKVM 未必是个好选择,只能算是未来可期,也许等到 H264 支持、pikvm 支持都有了,才值得购买。当下,类似玩客云的矿渣设备,搭配第三方社区适配的 PiKVM 也许会是个更好的选择。